專題報導

烈焰傳統:若狹火祭

烈焰傳統:若狹火祭

高 20 公尺的巨大裝置照亮夏日的天空,在熊熊燃燒的火焰和餘燼中旋轉。在人們的高聲吶喊助威下,幾支隊伍齊力推動這個燃燒巨物。參加者在身上接連潑了幾桶水,以抵禦高溫和飛濺的火星。這就是每年在福井西南部的沿海小鎮大飯町舉辦的精彩夏日祭:若狹大飯超級大火勢。當晚,人們會聚集在一起盡情狂歡,觀賞傳統舞蹈、太鼓表演和音樂演出,享用小吃攤的美食,欣賞絢麗的煙火。這個活動起源於 300 年前延續至今的當地傳統。

海岸邊旋轉的高大火炬

海岸邊旋轉的高大火炬

大飯是位於若狹灣的沿海小鎮,約有 8,000 名居民。不過在七月、八月或九月的某個晚上,人口會激增到 50,000 多人,因為有許多遊客慕名前來參加若狹大飯超級大火勢。

活動的高潮是轉動「大火勢」,一個 20 公尺高的木製裝置,形似菩薩的光暈。人們會將 7 根 8 公尺長的水平木杆裝到一根中央立柱上,木杆上裹著布,兩端綁著數捆乾草。這個重約 1 噸的巨大裝置由其底部的轉軸作為旋轉動力。當夜幕降臨,人們會點燃草捆,伴隨著音樂和煙火輪流轉動燃燒的裝置。轉動會讓火焰升騰、火星四濺,呈現熊熊燃燒的壯觀景象。30 分鐘至 1 小時後,火勢逐漸減弱,支撐的繩索鬆脫,大火勢會在最後一陣耀眼的火花中轟然墜地。

大飯超級大火勢準備工作

大飯超級大火勢準備工作

若狹大飯超級大火勢是由社區主辦的活動,自 1995 年首次舉辦以來有碩大的成長。人們會提前近一年進行準備工作,像是在 10 月收割大麻等草類。人們會貯存並晾乾收割的草,直到隔年夏季才拿出來當作火種,捆綁在大火勢的木杆兩端。當地學校會設計活動海報並製作火把,而社區成員則一起建造大火勢、籌備活動並吸引遊客前來參加。

熱鬧之夜

熱鬧之夜

活動從下午開始,當地和國內其他地區的藝人們紛紛登臺獻技,帶來精彩的太鼓和夜來祭舞表演。活動現場的小吃攤和市集販賣燒烤點心和繽紛糖果,吸引眾多遊客紛至沓來。參加者整個下午都可以在大火勢上寫下鼓勵的話語,為晚上的表演做好準備。天色漸暗時,一支火炬遊行隊伍會從鎮中心出發,一路來到大火勢舞臺。參加者點燃草捆,升起並轉動大火勢。活動結束時,絢麗的煙花會在海灣上空綻放。

超級大火勢的起源

超級大火勢的起源

若狹大飯超級大火勢源自福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:福谷大火勢。每年夏天,大飯東部的福谷村都會舉辦這個已有 300 年歷史的火祭活動,以祈求遠離火災和五穀豐收。此火祭源自愛宕佛教信仰,信徒崇敬神明愛宕權現,將祂視為防火之神。

信徒會前往京都,在供奉這位神明的總神社朝拜,以獲取經過神聖儀式淨化的火柴來點燃大火勢。回村後,他們會用神聖的火柴點亮燈籠,並帶領一支火炬遊行隊伍前往當地的愛宕神社。村民會在神社的庭院內豎起高達 14 公尺的大火勢並將其點燃,然後分組輪流轉動燃燒裝置。旋轉兩三圈後,村民會放下大火勢,再次將其升起並轉動,然後不斷重複這個流程直到火焰熄滅。

探索當地

探索當地

若狹和田海灘位於大飯町西邊,其環境和安全狀況達到藍旗海灘的標準,因此成為亞洲首座獲得這項殊榮的海灘。城山海水浴場是另一處熱門海灘,以壯觀的明鏡洞而聞名,這座石拱洞是歷經千年海浪侵蝕而形成。小濱市坐落於大飯町東邊,這座歷史悠久的港鎮曾是連結日本宮廷和亞洲大陸各地的重要紐帶。遊客可以在此領略傳統城鎮的風情,瞭解小濱市的悠久歷史。這裡曾為鯖街道的起點,該道路是具有 1,000 多年的歷史的交通樞紐,亦是過去人們將海鮮和其他食品運往京都的重要途徑。